走进杨廷相家里,几个乡邻和我们一样,是专程前来看望杨廷相老人的。“身体好点没有,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对于党和政府的关怀,老人很是感激,嘴上连连说好,脸上不禁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双腿高位截肢的杨廷相老人不改初心,始终热爱着
这自己守护的这片山林
隆阳区西邑乡真峰顶村郁郁葱葱的山林
30年风雨坚守
几十年过去了,真峰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于大山的坚守,杨廷相自始至终从未改变过。
回想起1987年以前的生活,真峰村支部书记杨学荣很是感慨。“村里人每天早上4点天不亮就起床,走10多里的山路到紧挨着的昌宁、施甸捡拾柴草,如果因为下雨或者身体不适耽误了,那么这一天可能就没有办法生火做饭,取暖照明。但同村不同样,村内小新寨组村民的生活就比我们要好很多。”对于不熟悉情况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很疑惑,但对于西邑人民来说便再清楚不过了。
杨廷相是真峰村小新寨组护林员,曾在1991年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光荣称号。入党46年来,他拄着自制的短小拐杖为乡亲们守护山林30多年,以窝棚为家,以树林为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挑战绿化荒山,用他钢铁般的意志造就出今天郁郁葱葱的千亩林地。如今74岁的他,因为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不能再进林区巡护,但是隔三差五就会与护林员何段杨了解山林情况,他说:“只要知道林子好,身体就浑身是劲!”
支部书记杨学荣说:“杨廷相,残躯造就千亩林。那种大山般宽厚坚韧的伟大精神力量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最为宝贵的传家宝,是我们全村人学习的榜样”。1969年,杨廷相因为右腿脉管炎不得不截除了半条腿,次年,妻子因为难产,丢下一个两岁多的女儿离开了人世。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杨廷相一度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难道命运本该如此?杨廷相不信!农活干不了,他就喂猪、养鸡、养蜜蜂、编竹筐,做一些轻劳力活。后来因为机缘巧合,他接触了护林员这份工作,重新激发出了对生活的热情,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乃至于后来双腿高度截肢,他仍然在为群众守护山林。一晃眼,整整过了30年!
1991年杨廷相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有信念身残志坚
“天不亮就起,天不黑不归”,是杨廷相工作的日常。他在林子里搭建了窝棚,每天带点包谷面、咸菜和水,与林子和大山生活在一起。遇到偷树和放牛的,他摆道理说事实,及时调整自己的吃饭时间,坚决不让同一个人进同一片林地犯同样的错误。后来村里完善了村规民约,他更加坚守原则,认树不认人,哪怕是亲戚,都要按护林规定进行处罚。乡邻都知道杨廷相铁面无私,慢慢的,偷草砍柴的人就越来越少了。那个时候杨廷相每天才4.5个工分,只能兑换1斤包谷面,勉强够1个人吃一顿,日子虽然艰苦,但他觉得十分充实。他说:“我很感激党能够给我这个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只要我还能动,只要身体允许,否则我一刻也不会离开山林。”“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我因为身体不好,没有及时收看直播,是后来村里组织宣讲活动,支部书记给我讲了一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现在,唯一能够将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的方式,莫过于将这千亩林地守好了,这样群众脱贫的日子才会来得早一些,更早一些,才对得起党的恩情!”
当我们询问老人“守山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他很坚定的说了两个字:“没有!”当我们询问老人是何时入党的,他斩钉截铁地回答:“1966年3月8日!”“为何记得那么清楚?”他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记得。”这些简单的话语以及对山林的敬意生动地诠释了一名老党员对党的忠诚、信仰和实践。在他的精神感召下,1985年,真峰村党支部掀起了向杨廷相学习的热潮,当地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当年新植苗木就达6000多株,党员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义务在道路两旁种起了行道树。几年间,真峰村3000亩林地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51.12%,位居全乡第一。
杨廷相拄着双拐行走在山间
党员行道树
离开护林岗位的杨廷相用自己的双手回报社会
杨廷相,克服常人无法想像的艰难,以残躯造就了千亩绿林,不图回报,不求名利,时刻保持着一名共产党人一身正气的“精气神”,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下,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迫切需要这样的精神为我们导航引路,从他们的身上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比作为,“做一个实在的人,有用的人。”